2017年3月,一对神情焦急的老年夫妇来到银行办理电汇业务,电汇凭证的收款方是省外银行。
柜员判断此账户极有可能为电信诈骗。经深入沟通,得知客户没有收款人的具体联系方式,仅仅持有一个纸质的“合同”。
柜员将情况反应给大堂经理,二人提醒客户这类情况有可能是电信诈骗,希望客户与子女取得联系并进一步核实真实性。
大堂经理立即将此事汇报网点负责人,网点负责人与客户再次沟通,客户出示了手机里的“合同”照片。
此时,网点负责人又向两人普及了电信诈骗常识和合同的法律常识,分析了骗子惯用的诈骗手法,缺失基本联系方式便汇款,无疑是羊入虎口。
客户称收到快递公司电话,通知其因邮寄的护照申请资料丢失而涉案,让他拨打某市公安局电话进行报案。客户通过电话联系到所谓的“公安人员”,“公安人员”告知其资料丢失后,被不法分子利用作案,涉案金额达30万元,现需要冻结客户名下所有账户资金,客户可将资金转入其提供的账户以确保安全。
同时,该“公安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向客户发送了该市人民检察院出具的带有客户姓名、地址、照片的“账户资金冻结通知书”。
大堂经理在听取了客户的描述后,判定这是一起有预谋的诈骗,他并劝说客户拨打了当地110。
大堂经理的判断得到了公安人员确认,公安人员告知客户不要理会,更不要转账。
大堂经理耐心向客户讲解了目前诈骗的主要特点和手法,并帮助客户回忆是否邮寄资料办理过护照。
客户左思右想,确认没有通过邮寄方式申请护照,情绪渐渐平复,对大堂经理表示感谢。
2017年4月,一名中年男性客户前往某银行办理业务时,其焦急的声音,引起了大堂经理的注意。
客户称,收到一条短信,显示账户已转出36000元,用途不明,所以急着查询银行卡账户余额。
同时,客户已拨打了短信中的电话,对方告诉客户是因为操作失误导致扣款,只需客户扫描信息中的二维码就能退款。
大堂经理与客户协商能否看一下收到的扣款短信,发现其界面显示为“某游戏平台支付界面,支付金额为1万元”。
大堂经理判断该客户疑似遭遇电信诈骗,故立即让客户挂断电话,关闭支付界面,同时告知客户可能遭遇电信诈骗,建议客户到开户行查询扣款情况。
客户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急忙去查询账户情况,确认无误后,客户又特意至银行网点表示感谢。
无论您身在何处,使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金融消费,都请管好您的账户、用好APP、保护好个人信息及资金。希望大家能从上面的几个案例中了解诈骗套路,看懂反欺诈套路,及时识破骗局。熊猫体育app
上一篇: 马上消费入选中国用户体验大会典型案例智能客服大模型应用即将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