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灿烂的农耕文化,不仅是我国农业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积淀了我国数千年传统农业社会的智慧和经验。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传承保护农耕文化正当其时、迫在眉睫。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自从人类进入原始社会以来,逐渐发展的农业文明便开始在神州大地上传播,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便是与农耕文化相伴而生。传统农业社会人们不断形成了技术经验和智慧体系,也构成了中国农耕文化的优良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着先民的大智慧,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并形成了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国确定的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91项,其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15项,占全世界的30%,如中国二十四节气、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等。这些丰富灿烂的农耕文化,不仅是我国农业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乡愁基因。习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在广大农村不断推广,传统“二牛抬杠”的农业耕作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拖拉机为主的各种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伴随农机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传统的磨面、碾米、榨油等工具逐渐在历史舞台上消失。在城市商场,当人们看到标有“土鸡蛋”“土榨油”“石磨面粉”“手工粉条”等字样的农产品都会优先购买,除了注重绿色环保外,许多人则是因为一种乡土情怀。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代人的乡愁,进而产生了对故乡的眷恋。农耕文化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与记忆,要大力宣传、倡导,把农耕文化中的精华传承下去。
农耕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农耕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实现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深入挖掘、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留住有形的乡村文化,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重村落的原始风貌及村庄建筑的修复保护,旅游开发应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把整个村落设计成一个大的民俗博物馆来打造,让人们能在这里找到曾经的记忆。一个民俗味十足的传统村落不仅能吸引游客,更能带动相关传统美食、手工制作、乡村耕种体验等产业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助力。农耕文明中形成的乡规民约,无形中有助于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等。乡村振兴战略中将农耕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文化建设中,让农耕文化精华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展现出生机和活力而又彰显厚重的文化底蕴,从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熊猫体育app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农耕文化,把农耕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受益于这些宝贵文化财富,让农耕文明、稻作文明、海洋文明、工业文明等共同创造出来的多彩中华文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积极的精神指引。唯有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作者系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甘肃经济日报主任记者,本文是2020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农耕文化历史记忆的影像记录和研究”项目(编号:20YB149)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 农耕文明、农耕用具发展交流研讨会在天津举行